banner
一个生态园富了全村人

 

  ——米山镇西山后村现代农业生态园发展纪实

  本报记者 于群荟 通讯员 荣海婷 孙海琳

  本报记者 于群荟 通讯员 荣海婷 孙海琳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

  近年来,米山镇西山后村坚持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引领推动脱贫攻坚,积极探索“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发展新模式,大力发展当地特色高效农业,加快了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步伐。

  5月18日,记者随车来到米山镇西山后村。放眼望去,几座在建的房屋即将完工。今年3月,米山镇西山后村依托现代农业生态园,新建了一座占地1000平方米的凤梨酥体验馆。在这里,游客可以带着孩子参与到整个凤梨酥的制作过程,体验手工DIY的乐趣。目前,体验馆正在进行内部装修、平整进园道路,计划5月底投入运营。

  凤梨馆的引进得益于台湾的一位“凤梨博士”。今年50多岁的黄来裕出生于台湾的茶果之乡南投县,自小就爱与果树打交道。在所有的水果中,黄来裕尤其偏爱凤梨,靠着一股子“钻”劲,他甚至培育出可以直接用手剥皮的凤梨,也因此得到了一个“凤梨博士”的雅号。今年3月,黄来裕来到米山镇西山后村参与园区管理和乡村建设,并与西山后村共同创办了凤梨馆。

  西山后村的凤梨馆呈“前厂后园”的格局。走进这座“梦工厂”,左侧是观光工厂的透明化生产车间,透过玻璃,可以看到车间工人如何制作凤梨酥。右侧则是观光工厂的DIY体验区。在体验区内,游客可以在黄来裕的指导下,学习制作凤梨酥。烘焙后的成品,既能现场品尝,也可以带回家。这是黄来裕的精心设计,他把工厂和门店合为一体,让游客看到凤梨酥从原料种植到成品烘焙的整个过程,从而确信产品的质量。与摆放在传统展柜的静态销售相比,现场互动也更能刺激游客的消费欲望,不仅可以提高品牌的知名度,也发展了观光旅游业。

  “我们的凤梨馆只是一个主题馆,在周边还会引进许多台湾特色小吃,比如大肠包小肠、蚵仔煎、筒仔米糕等,吸引更多的小朋友前来游玩,也可以带动周边经济以及相关产业的发展。”黄来裕介绍说,所有做凤梨酥的凤梨全部从台湾空运过来,保证原汁原味的台湾地道凤梨,来这里DIY的凤梨酥可以自行带走,也可以直接买加工好的凤梨酥。下一步,他们打算拓展工厂规模,同时改良凤梨酥品种,尝试加入其他水果做馅料。

  随后,记者来到西山后生态园,只见20个高标准冬暖大棚分列排开,颇具气势,其中14个大棚种植了红心火龙果,3个大棚种植木瓜,另有3个大棚种植了百香果等十几种热带水果。

  西山后生态园地处米山镇西山后村西北,园区总投资6000万元,占地1050亩,致力于发展多元化的农业休闲旅游区块,打造集热带水果采摘、拓展训练、儿童嬉沙、水上高尔夫、休闲垂钓、花海木屋、房车露营、草坪烧烤等10大主题景观区域的近郊旅游休闲园区,促进农业与休闲旅游、精准扶贫深度融合。

  走进红心火龙果大棚,只见两米多高的火龙果树长势正旺,茎条翠碧,成熟的火龙果缀在枝条上,有的可以采摘了。据了解,西山后村种植的火龙果主要是从广州引进的红心火龙果品种“红绣球”,红心火龙果是火龙果里的佼佼者,它的果实中富含花青素,具有抗氧化的作用,不但可以降低血压、美颜换肤而且还能改善视力和抵抗辐射。由于本土火龙果成熟度高,品质、口感都远高于南方长途运输而来的火龙果。

  “咱们的火龙果种植基地还专门聘请技术专家进行田间管理,火龙果的培育严格按照有机栽培管理规程操作,坚持施有机肥,不施化肥,不使用任何农药和激素。通过控温、控根、控授粉等关键技术,培育出的火龙果色泽鲜艳、清香多汁、甘甜可口。”管理火龙果大棚的果农说。

  西山后村从2015年种植火龙果开始,经过两年的发展,火龙果已经培育成功,实现了“南果北种”。

  在距离冬暖大棚不远处,占地100亩的特秀山拓展训练基地已经对外营业。这一项目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拓展培训于一体,拥有合力桥、高空断桥、攀岩墙、毕业墙等户外高空设施和拓展设施,服务周边企事业单位,仅去年九十月份便实现收益30万元。

  “除了拓展训练基地,今年我们又引进了野外烧烤跟烤地瓜的窑洞,供游客前来体验,烤地瓜实现自烤自吃的模式,充分让游客体验到乡村的乐趣。”西山后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于建福对记者说,村里还坚持差异化发展,立足自身沙土地质的资源优势,树立“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发展理念,村党支部多次到海口、青州等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进行参观学习。

  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过程中,西山后村党支部不忘“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这一使命,充分发挥集体属性,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发展成果与村民共享。据了解,西山后生态园建设带来20个长期务工岗位、300多个季节性务工岗位,有效吸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每年可增加农户收入每人500-8000元不等。

  “以前没有生态园,我在外面打工,一年半载也回不来。在村里干活很方便,一个月大体能赚两千一二百元左右,年收入在3万元左右。”说起自己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还能照顾家人,西山后村村民于永波笑得尤其畅快,“村里兴建这样一个项目,让村里部分劳动力一举两得,太好了,大家都很高兴。”

  为让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村民,西山后村还将收益资金盈余部分用于发展公共服务事业。2016年增加村集体福利10万余元,人均发放福利近400元,并以家庭户为单位为村民购买财产保险,彻底告别了“没钱事难办、服务跟不上”的情况。同时,为给生态园发展提供持续的人才保障,西山后村党支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与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科学设计外地人才“引进来”、本地人才“走回来”激励机制,为集体经济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及“乡村振兴”战略,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进共享发展上实现新突破,让人民群众有更多共享发展成果的获得感”。为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加大“群众参与、群众共享”力度,米山镇探索实施西山后生态园股权改革,以此聚集更大发展力量。

  在土地流转方面,生态园建设共流转土地面积300余亩,激活农村要素资源,实现“以地生财”。通过引导村民入股西山后村“东秀农业合作社”,让“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实现“股份合作、保底分红、多次分利”。

  在西山后生态园进行股权改革工作的过程中,米山镇党委聘请第三方机构对生态园资产进行评估,确定了扶贫资金、村集体资金、其他投资及社会个人资金等的各方股权占比,研究确定了股权改革方案,并召开党员、村民代表会议进行表决。最终,股权改革工作顺利完成。

  在完成股权改革的同时,西山后村筹集资金263万元,成立了威海科农种植专业合作社,并以合作社的名义入股西山后生态园。去年12月份,西山后村举行西山后生态园股权认购发放活动,为村民颁发股权证书,形成“村民购股、合作入股”的股权构成形式,分红时再由生态园向下逐级返利,明晰分红次序,清楚利益分配。

  于建福告诉记者,合作社向老百姓发放263股,每股1万块钱,最低保证老百姓每年10%的收益。村集体也占有一部分股份,以及上级的扶贫资金,特秀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也占了一部分股份,也就是由四块股份共同成立了威海市特秀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生态园,形成了四大股东。将来不管有什么事,都由四个股东来决议生态园的任何事。下一步,他们将进一步整合各方力量,广开投资渠道,广纳投资客源,做大做强西山后生态园,使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步子更大、足音更强。



来源:文登大众
推荐
qr